铁道运输

  • 高速铁路日常客运量的EMD-Informer组合预测方法

    秦进;胡冉;毛成辉;小虎;徐光明;

    铁路客流需求的科学预测是进行运输组织方案决策的重要依据。以高速铁路历史客票数据为基础,结合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与机器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提出高速铁路日客流量的EMD-Informer组合预测方法。首先采用EMD方法分解高速铁路客流量序列,获得具有周期特征和线路客流内在特征的模态分量,再利用Informer模型分别训练和预测各模态分解分量,并通过多头注意力机制高效挖掘客流数据内在规律和捕捉数据序列中的关键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组各分量预测值,从而得到高速铁路日常客流的整体高精度预测值。同时,根据结合问题特征的大量实验,明确可供实际运用参考的超参数设置规则。基于京沪高速铁路全线的实例计算分析表明,相对对比预测方法,EMD-Informer组合预测方法在高速铁路客流的单步预测及超前预测上均具有明显更小的预测误差。

    2024年02期 v.46;No.316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 ]
  •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一体化自动编制方法研究

    安迪;武晋飞;张宇墨;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不仅要在图面上生成列车运行线,还要考虑客运需求、车底交路运用、车站股道运用等问题,影响因素众多,且各影响因素相关性较强,因而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一直以来都采用人工铺画方式,缺少计算机一体化自动编制方法。为进一步提高高速铁路运行图编制效率,在借鉴人工编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车底交路方案、列车结构方案及调整策略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一体化自动编制流程,同时生成列车时刻表、车底交路方案、车站股道运用方案。针对不易处理的列车运行图结构优化问题,设计微观站场进路占用策略与运行图优化编制模型,并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进行验证,用时48 h重新铺画运行图,各项指标与真实运行图相近,大幅减少了现有运行图编制模式对人力物力的消耗,为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提供一种自动化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2024年02期 v.46;No.316 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8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 ]
  • 都市圈轨道交通多阶段交路一体化编制研究

    谭彬;

    在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不断织密和互联互通背景下,不同时期的线网结构会影响运行交路方案。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网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研究都市圈轨道交通多阶段运行交路一体化编制问题。首先,以各阶段交路车型编组与开行频率、直达与换乘客流配流情况为决策变量,以最小化乘客旅行时间与交路运行里程为目标,考虑客流需求、服务频率、通过能力、交路设置规则、交路多阶段延续性等约束,构建都市圈区域线网多阶段运行交路一体化编制模型。以某都市圈新建城际快轨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一体化编制的不同阶段交路方案具有良好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相比各线路分别运行本线交路模式,能够减少乘客因换乘增加的时间,节时比达到18%~19%。

    2024年02期 v.46;No.316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铁道机车车辆、电气化

  • 两轴径向独立轮副轨道车辆动力学性能

    杨超;王文静;邹晓宇;王斌杰;李强;刘志明;

    针对独立车轮导向问题提出后倾角导向方法,使独立轮副轨道车辆获得自导向能力。阐述车辆的自导向原理,利用横向轮轨力和后倾角力臂形成摇头力矩,使独立车轮自动转向。关于中心对称的前后独立轮副分别向相反方向转向,使独立车轮处于径向位置。采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分析独立轮副轨道车辆的自导向性能。结果表明:在直线轨道上,后倾角对车辆横向位移和摇头角的影响明显。带后倾角车辆出现类蛇行运动现象。具有后倾角的车辆在直线轨道上能够自动复位。在曲线轨道上,左前导向轮具有较大的冲角。后倾角能够使车辆动态对中,最终回到轨道中心线位置。带后倾角的独立轮副轨道车辆在曲线轨道上具有有限的导向能力。

    2024年02期 v.46;No.316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基于Wiener退化过程的动车组部件状态-机会维修模型分析与研究

    皇甫兰兰;苏宏升;林俊亭;

    针对动车组多部件存在运行维修成本高、欠维修或过维修的现象以及故障影响范围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iener退化过程的部件状态-机会维修优化模型。该模型利用Wiener过程描述部件在运行过程中的劣化程度,通过基于指数分布的随机几何过程反映不完全维修后部件的劣化损伤,同时利用定期检测获取部件的实际劣化值。从随机过程和拓扑的角度,分析不同类型维修策略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单部件状态维修优化策略,求得各部件的最优状态阈值和维修检测周期。引入机会阈值与状态阈值的比值,结合部件退化过程与状态阈值、机会阈值之间的关系,推导部件状态、机会维修次数期望值的数学表达式,建立状态-机会维修策略模型,采用蒙特卡洛算法进行模拟,确定各部件的最佳机会阈值,达到优化维修费用率的目标。以某型号动车组牵引供电系统为例,通过仿真验证,表明采取状态-机会维修模型,可以有效减少停机次数,降低维修费用率。

    2024年02期 v.46;No.316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5 ]
  • 基于孪生多注意力网络的接触网侵限轻飘物跟踪

    屈志坚;张博语;朱琳;梁家敏;

    针对接触网侵限轻飘物尺度变化大、遮挡干扰和铁路限界背景杂乱,易导致跟踪失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孪生多注意力网络的接触网轻飘物侵限跟踪新方法。引入三种注意力机制从更深层次提取轻飘物特征,通过空间注意力消除局部感受野限制,通过通道注意力突出轻飘物类别的通道特征,将交叉注意力聚焦于目标模板与搜索图像信息,采用空间正则化滤波器抑制背景干扰,融合各部分特征实现对侵限轻飘物的跟踪。采用OTB100数据集进行精度与准度实验,以国家重点实验室试验线采集的数据为算例进行实验,通过消融实验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于相关滤波类SRDCF算法和深度学习类SiamRPN++、DaSiamRPN算法,新方法可获得更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2024年02期 v.46;No.316 4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 ]
  • 动车组牵引电机轴承超温故障原因分析及优化措施研究

    吴国栋;沙淼;单巍;任广强;

    针对某平台动车组牵引电机频繁出现轴承超温报警故障问题,展开轴承超温故障原因分析。根据润滑脂过温劣化和轴承电腐蚀两类故障特征现象,判定轴承超温由轴间功率分配不平衡、轴电压过大和轴承绝缘抗击穿能力低导致。研究各轴电机功率分配差异、动车组接地方式、轴承绝缘涂层厚度等影响因素,明确轴承超温故障产生原因及机理。结果表明,车控驱动的动车出现轮轴滑行或空转时,会导致其他轴电机过载升温加速润滑脂老化;由分合闸过电压产生的牵引电机轴电压与接地位置和回路参数相关,不同位置接地方案下轴电压的差异最高可达到两倍;在较高轴电压下,轴承绝缘涂层厚度不足会导致绝缘击穿,造成轴电流对轴承的损伤,最终导致轴承异常磨损超温。为防止轴承超温故障频繁出现,提出TCU控制逻辑优化、整车接地方式优化及绝缘涂层厚度优化等措施,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有效的优化方案。

    2024年02期 v.46;No.316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 ]

铁道通信信号、信息化

  • 基于北斗3号PPP-B2b信号的实时精密单点定位方法研究

    邓陈喜;姜维;王剑;蔡伯根;

    针对IGS精密产品存在相应时延且在列车长时间高速运行下不便联网下载的问题,研究基于BDS-3提供的PPP-B2b服务的实时PPP方法。基于广播星历和PPP-B2b校正模型获取PPP-B2b实时精密产品,基于PPP模型及模糊度在线解算方法得到实时动/静态PPP结果,并利用实测数据对PPP-B2b轨道及钟差修正量级、实时PPP性能进行分析。20 min实验结果表明:实时动态PPP的北向定位精度为0.417 2 m,东向定位精度为0.304 1 m;实时静态PPP的北向定位精度为0.100 5 m,东向定位精度为0.174 1 m。基于PPP-B2b服务的实时PPP具有时效性优势,静态性能优于传统基于IGS精密产品的PPP,动态性能与之相当。

    2024年02期 v.46;No.316 6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 ]
  • 基于改进MPC的重载铁路移动闭塞系统下列车编队控制方法研究

    林正南;俞花珍;邰国璇;郭玮;石竹;余立伟;黄友能;

    列车编队控制是城市轨道交通移动闭塞系统下一种提升输送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重载列车载重大、编组长、操控难度大的特点,提出一种重载移动闭塞系统下基于改进MPC的重载列车编队运行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基于多质点模型分布式控制结构的重载列车编队模型,然后通过增加自适应反馈环节改进MPC方法,并引入0-1指标变量处理非线性函数,进一步求解混合整数的二次型优化问题,最后采用朔黄重载移动闭塞系统下的实际线路数据和列车数据进行仿真,可得到最大速度误差为0.465 km/h,最大间隔误差为1.899 m,且误差分布聚集在零点附近。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改进MPC控制方法能够满足重载移动闭塞系统下编队控制精度要求,该控制方法是有效的。

    2024年02期 v.46;No.316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 ]
  • 基于格密码的5G-R车地认证密钥协商方案

    陈永;刘雯;张薇;

    5G-R作为我国下一代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系统,其安全性对于保障行车安全至关重要。针对5G-AKA协议存在隐私泄露、根密钥不变和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格密码理论提出一种新型5G-R车地认证方案。首先,使用临时身份信息GUTI代替SUCI,克服了SUCI明文传输的缺点。其次,设计基于格密码的根密钥更新策略,采用格上公钥密码体制、近似平滑投射散列函数和密钥共识算法,实现了根密钥的动态更新和前后向安全性。再次,加入随机质询和消息认证码,实现了通信三方的相互认证,可有效防范重放、DoS等多种恶意攻击。最后,采用串空间形式化方法进行安全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较其他方法有更高的安全性,被攻击成功的概率最低,仅为O(n~2)×2~(-128),且有较低的计算开销和通信开销,能够满足5G-R高安全性的需求。

    2024年02期 v.46;No.316 8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 ]
  • 基于OpenStack的高可用城轨云平台:设计、实现与可用性分析

    朱力;李子恒;唐涛;王悉;

    轨道交通系统对于可靠性具有特殊要求,构建高可用轨道交通私有云计算平台,已成为城轨交通的热门研究领域。设计并实现高可用云管系统与高可用云上虚拟机,能有力推动更多的轨道交通业务向云平台迁移,提升资源利用率。首先,介绍轨道交通的云计算建设概况及云平台容错方法;其次,详细描述利用开源OpenStack技术,实现高可用云管平台与高可用虚拟机的方法,利用故障树工具分析云管系统与虚机的失效模式之后,用马尔科夫过程对云管系统与虚机的可靠性进行建模分析;最后,利用设计的高可用云平台,部署完整的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中的地面业务,并对虚拟机两项可用性的关键指标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获得模型的参数,进而计算得到整个私有云计算平台的可用性指标。本研究将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高可用云计算平台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2024年02期 v.46;No.316 94-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铁道工程、工程管理

  • 铁路大范围复杂地质区域环境三维建模方法研究

    吕希奎;白娇娇;庄建杰;聂良涛;高崇文;

    科学合理的规划铁路线位,使铁路地质灾害问题解决在成灾之前,一直是复杂山区铁路选线的难题。基于空间数据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提出一种铁路大范围复杂地质区域环境整体三维建模方法。通过对遥感地质解译图的矢量化信息提取与处理,采用拉格朗日插值和三次Hermite曲线插值算法,实现由数据驱动的矢量化不同类型地质对象三维模型创建。根据地质对象空间边界数据和区域边界,构建填充封闭区域和填充色系,实现颜色填充模式的三维地质建模。以DEM模型与DOM影像为数据源,在Infraworks BIM平台中实现大范围三维地形场景建模。基于七参数的坐标系转换方法,以面积比值、空间距离误差和灰度状态均值为标准,建立基于灰度直方图的图像匹配度分析方法和最优控制点选取策略,解决选线完整区域大范围矢量化地质模型在三维地形场景中的精确定位和集成难题,建立铁路工程完整区域的三维工程地质模型,实现大范围复杂地质区域的三维可视化。采用设计方案和铁路线路BIM设计结果在BIM平台定位和集成,实现在三维地质区域环境中无缝展示线路方案BIM模型设计效果。结果表明,构建的大范围的三维地质区域环境模型具有很好的地质信息完整性和可视性,直观展示了整个选线区域的三维地质区域环境,能够较好地满足预可研和可研阶段复杂山区铁路规划线位要求。

    2024年02期 v.46;No.316 105-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 ]
  • 基于反射强度的改进欧式距离聚类钢轨点云分割方法

    段晓峰;高伟伟;韩峰;

    线路点云数据结构化是深化专业计算与分析的技术前提。点云分割是点云数据结构化的基础。钢轨作为轮轨走行面,其空间位置的连续及平顺情况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因此轨道结构分割中,首先需对钢轨进行分割处理。针对传统欧式距离聚类中线路全景点云数据遍历导致距离阈值难统一、难界定,造成分类过多不易查找,或人工选取初始点及调参带来的自动化程度不高的情况,提出基于反射强度的改进欧式距离聚类钢轨点云分割方法。在对轨道结构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布料滤波算法进行地面滤波,区分地面点与地物点,精简线路点云为轨道结构点云;融合点云反射强度属性,提出提取率概念,确定钢轨高反射强度区间,进行钢轨顶面点云预分割,进而以轨顶面预分割点作为初始点,根据钢轨断面轨头高和轨头宽构造对角线长度来计算距离阈值,由Kd-Tree找到小于轨头距离阈值的点进行欧式距离聚类,实现对轨头凸集点云的分割。多路段钢轨点云分割试验,精确率及召回率均大于90%,说明该方法可行有效。

    2024年02期 v.46;No.316 11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 ]
  • 基于CycleGAN和Pix2Pix的轨面缺陷图像智能生成技术

    陈嘉欣;孙传猛;葛耀栋;李欣宇;靳书云;李勇;

    为解决基于人工智能的高动态高精度轨道巡检技术的小样本学习难题,提出基于CycleGAN和Pix2Pix生成的对抗网络模型,实现小样本数据集语义特征学习和钢轨轨面缺陷数据的智能生成。其中,Pix2Pix模型生成特定类别的轨面图像;而CycleGAN模型将无缺陷轨面图像转换成有缺陷轨面图像,且缺陷样式不受定式约束。因此,在维持轨面缺陷类别不变而形态各异的基础上,实现了轨面缺陷数据集的大规模增强,解决了小样本数据集存在的数据分布不平衡、数据缺乏多样性以及数据标注难度高等难题。利用VGG19、YOLOv5和UNet进行性能测试,试验表明:生成的轨面缺陷图像增强数据集在图像分类任务中的准确率为81.177%,较原数据集增加了23.138%;在目标检测任务中,准确率为91.90%,增加了26.60%,召回率为87.20%,增加了16.00%,均值平均精度为93.50%,增加了18.30%;在语义分割任务中Dice得分为71.015,较原数据集提高6%。研究结果对解决轨道巡检技术小样本学习难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024年02期 v.46;No.316 12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次数:9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 ]
  • 高速道岔组装式滑床台板传力特征及服役性能研究

    易强;王树国;杨东升;谷永磊;

    为探明高速铁路道岔基本轨轨底疲劳伤损原因,开展组装式滑床台板传力特征及服役性能研究。建立转辙器基本轨受力分析模型,研究两点与平面扣压式滑床台板条件下基本轨轨底应力特征,结合基本轨轨底材质疲劳试验与转辙器组装疲劳试验,评估两点与平面扣压式滑床台板对基本轨服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点扣压式滑床台板使得基本轨轨底形成应力集中,且扣压点对应的轨底下表面以受拉为主;130~190 kN疲劳荷载条件下,两点扣压式滑床台板可使得基本轨轨底最大应力达611.2 MPa,已经超出基本轨轨底疲劳极限,而平面扣压式滑床台板对应的基本轨轨底最大应力为237.5 MPa,相对两点扣压结构降低50%~60%;转辙器结构组装状态对基本轨服役性能影响显著,基本轨轨底应力与尖轨-滑床台接触状态密切相关。

    2024年02期 v.46;No.316 13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层间积水对无砟轨道内孔隙水饱和度影响研究

    曹世豪;赵锡佳;陈俊旗;王建伟;胡猛;

    无砟轨道的耐久性与内部水分含量直接相关,但其孔隙水饱和度分布特性暂不明确。为了分析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内孔隙水饱和度,首先通过吸水试验测定CA砂浆的吸水率。然后建立无砟轨道内饱和度计算模型,设计的“稳态+瞬态”两步计算流程解决了瞬态饱和度分析时的初始条件,并进一步分析了环境湿度、层间积水形式及吸水时间等因素对饱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砂浆的有效孔隙率为4.21%,吸水率为1.225 5×10~(-11 ) m~2/s。无水时,无砟轨道内形成的平衡饱和度沿深度方向近似服从三线性分布规律,其中砂浆层内饱和度年度差最高为6.52%。当砂浆层下存在单裂缝积水下,砂浆层内饱和度沿厚度分布将由线性向二次多项式转变。经过7 d的毛细吸水,砂浆层平均饱和度增幅为37.6%,轨道板底层钢筋处的饱和度提升至70%,而裂缝前缘受影响深度约为0.4 m。当砂浆层上下存在双裂缝积水下,积水区砂浆层的饱和度在1.5 d时可达到100%的饱和状态。

    2024年02期 v.46;No.316 140-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不同含水率下级配碎石振动压实状态评价与机理研究

    谢康;李泰灃;肖宪普;陈晓斌;张千里;王业顺;

    以重锤击实法中的最优含水率为高速铁路基床级配碎石振动压实法中含水率确定标准,振动压实过程中产生冒泥现象,劣化了级配碎石的压实质量。为研究含水率对振动压实法的影响机制,以不同土体结构类型的级配碎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型室内振动压实和三轴试验,分析不同含水率级配碎石的压实状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干密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存在波谷,且含水率过高时,振动压实中会出现粗粒料黏着、冒泥等现象;采用压实烘干后,临界含水率作为振动压实法的加水量,压实中未产生翻浆现象,且干密度满足现场碾压标准;临界含水率下CEI和TDI处于最佳区间,颗粒破碎率最低,同时保证压实后填料的刚度、强度最大;基于临界状态土力学理论,解释孔隙水对填料振动压实的影响,即在含水率超过临界含水率后、外界总应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有效应力减小,导致成型后填料强度下降。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粗粒土填筑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2024年02期 v.46;No.316 150-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基于实测数据的高海拔大日温差地区拱上组合梁桥-无砟轨道体系温度场研究

    勾红叶;陈子豪;刘畅;肖畅;袁蔚;苏延文;

    温度作用是影响桥梁-轨道结构服役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高海拔大日温差地区拱上组合梁桥-无砟轨道体系的温度场变化规律,基于某拟建铁路上承式大跨拱桥桥址处的环境温度持续监测数据与卫星反演得到的太阳辐射数据,建立了考虑太阳辐射阴影遮挡效应的拱上组合梁桥-无砟轨道体系温度场模型,重点分析日温度变化规律和竖向温差分布规律,获得了考虑实测气温和太阳辐射逐时变化的全年日温度场;采用广义帕累托分布对竖向温差样本进行了极值分布估计,确定不同超越概率的竖向温差代表值,提出多折线形式的竖向温度梯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梯度相较于平原地区更为显著,无砟轨道的遮挡效应使得温度梯度分布上移,钢梁外侧腹板在冬季产生局部梯度作用;基于实测数据的温差极值估计方法考虑了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对结构温度场的随机影响,可为特殊地区桥梁设计阶段温度作用的计算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46;No.316 15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 ]
  • 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隧道衬砌中离散实体目标自动检测研究

    崔广炎;王艳辉;徐杰;丁冠军;秦湘怡;任秋阳;

    隧道衬砌中离散实体目标的检测精度和时效性直接关乎隧道的运营安全,采用图像视觉技术进行图像自动解译可极大提升检测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基于离散实体目标的雷达图像数据构建自定义雷达数据集合,并提出一套改进的Faster R-CNN算法对隧道衬砌中的离散实体目标进行自动检测。该算法首先对现有Faster R-CNN网络的特征提取模块进行改进,提出一套全新的轻量化特征提取网络ResNet_FMBConv对雷达图像特征进行深度挖掘;基于ResNet_FMBConv网络改进现有特征金字塔(FPN)结构,实现对多尺寸下目标的精准辨识。其次,基于实测和仿真的雷达图像数据构建离散实体目标的自定义雷达数据集合,通过几何变换方法对雷达图像进行数据增强后用于算法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IOU=0.50∶0.95情况下的检测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和FPS分别为45.1%、54.0%、49.1%和21.65 fps。在保证召回率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同比YOLOv3_spp、SSD、Retinanet和Faster R-CNN等目标检测算法的精确率和F1分数分别提升2%~9%和1%~6%。同时,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特征提取网络ResNet_FMBConv也优于现有Resnet-50、VGG16、Efficientnet_b0和Mobilenetv3等目标分类网络。

    2024年02期 v.46;No.316 17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2 ]
  • 不同滑带角度滑坡作用下隧道衬砌与抗滑桩结构非线性受力特征研究

    李涛;罗波;朱宝龙;陈刚;

    随着隧道滑坡体系支护研究的深入,隧道滑坡与抗滑桩支护之间的受力研究尤为重要。为研究在0°、10°、20°、30°、40°、50°共6种滑带角度影响下隧道衬砌结构与抗滑桩的受力特征,以大准铁路南坪隧道为原型,采取室内缩尺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三者间受力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随着滑带角度的增大,桩身与隧道衬砌结构变形逐渐减小,作用在隧道以及桩身的土压力、弯矩值逐渐减小;同时,滑带角度为0°、10°、20°、30°时滑坡水平推力对隧道衬砌结构受力影响较大,40°、50°时滑坡水平推力影响显著衰减,拱脚竖向荷载占比逐渐增大。当滑带角度小于30°时,应当主要考虑滑坡水平推力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大于30°时主要考虑由滑坡体所产生的竖向荷载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影响,此时应当对隧道仰拱及靠近坡体处拱脚位置重点加固。所得试验、模拟结果为隧道与抗滑桩体支护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2024年02期 v.46;No.316 18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8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铁路工程接口工序工期匹配研究

    黄成峰;鲍学英;班新林;许见超;

    铁路工程项目涉及参与方众多,专业交叉深入,形成大量工程接口,因此参与方协调配合,接口界面平顺衔接是保证铁路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而确保铁路工程接口工序工期匹配便是解决铁路工程接口匹配问题的基础。考虑影响接口交换时间各因素的相互作用,结合Shapley值法进行仿真模拟,建立接口工序工期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3种基本的接口工序工期匹配手段,结合任务要求的接口匹配状态形成13种接口工序工期匹配方式。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匹配方式调整接口工序工期,能够使接口上、下游双方实时获取接口信息,避免由于工期不匹配导致的返工和重复做工等问题,最终实现节约资源,提升铁路工程质量。

    2024年02期 v.46;No.316 195-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